羽人竞渡纹铜钺及文物上的两千“竞渡纹”细节。宁波博物馆供图。年前
在浙江宁波博物馆,古人一件名为“羽人竞渡纹铜钺”的竞渡战国时期青铜器,有目共睹 。两千用具呈金黄色 ,年前高9.8厘米 ,古人刃宽12.1厘米,竞渡约手掌心巨细,两千一面光亮没有纹饰,年前另一面铸有边框,古人框内上方图画是竞渡龙纹,下面是两千羽人竞渡纹。这件铜钺不只证明了2000多年前越地先民就已把握划船的年前技术,也可能是古人前期记载国际划桨水上运动的重要器物 。
铜钺的外形相似斧头,但原料较软 ,一般不作劈砍 ,更多是作为礼器。第一眼见到羽人竞渡纹铜钺 ,定会被它那金灿灿的色彩所招引 。尽管距今已有2000多年,但仍旧璀璨夺目,可见其铜原料地优秀。
铜钺外表用线条符号作装修,有一种现代美感,特别是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 ,上坐4人成一排,4人都头戴高高的茸毛冠 ,奋力划桨的手臂,是全体纹样中罕见的直线,并且转机相连 ,与曲线画出的身体构成鲜明对比。这种经过直线把4个人连接起来的做法,形象地表达了竞渡中世人齐心协力的精神状况。
这件铜钺出土于宁波 ,宁波在战国时期归于越地。铜钺上的“羽人”,展现出百越民族对“鸟”的特别情感 。
百越民族对“鸟”的崇拜反映在许多文物中,例如河姆渡文明遗址出土的“鸟形象牙匕”“双鸟朝凤象牙器”“鹰形陶豆”等。越人因崇鸟尊鸟而仿鸟,许多越王刀剑